電影中的科學 實體

Science in Films

國立中正大學|黃俊儒

#問題解決
#合適的工作及經濟成長
#工業化、創新及基礎建設
#多元夥伴關係
#生命科學類

電影中的科學 實體

Science in Films

國立中正大學|黃俊儒

#問題解決
#合適的工作及經濟成長
#工業化、創新及基礎建設
#多元夥伴關係
#生命科學類

課程詳情

【本課程為實體課程,如欲修讀此課程,請洽國立中正大學】
本課程的概念架構是將科學依據「科學知識的屬性」、「科學與社會」、「科學與心理」、「科學與文化」等範疇,區分成包括科學與自然之美、科學的效果與侷限、科學理論與詮釋、社會脈絡中的科技發展、科學與產業發展、科學與社會爭議、科學與創造、科學倫理/價值等主題,選取相關的科學電影片段作為題材。每一主題的探討都會經歷包括情節感受、場景解析、理論基礎說明、學生問題提問、教師問題解說、問題分組討論等步驟。試著從這種跨領域與擬真的情境中,協助學生對於科學及科技的發展進行一種整體與批判的思考,作為未來豐富個人生活與參與公共議題的準備。

1. 瞭解科學/科技的不同面向
2. 瞭解科學/科技與自己的關係
3. 培養對科學/科技欣賞與思辯的能力
4. 培養對科學/科技相關議題判斷及決策的能力
最終希望能夠培養學生具備科技社會公民 所需的基本素養
 

單元 1 電影中的科學概論
單元 2 科學與自然之美
單元 3 科學理論的發展與詮釋
單元 4 科學發展的社會脈絡
單元 5 科學與產業發展
單元 6 科學與社會爭議
單元 7 科學與創造
單元 8 科學發展中的倫理與價值
單元 9 科技與風險

參考書目、資料 - (顯示本課程所有延伸閱讀資料)
1. 陳瑞麟,(2006),科幻世界的哲學凝視。台北:三民。
2. Perkowitz, S. (2007). Hollywood science: movies, science, and the end of the world. NY: Goodness Publishing House. 李明芝譯, (2008) 。雙面好萊塢:科學科幻大不同。台北:博雅書屋。
3. 鄭在承編著, (2005) ,電影中有趣的科學。台北:漢宇國際。
4. 崔元石編著, (丁鐵虎譯,2006) ,看電影勇闖科學世界。台北:漢宇國際。
5. Bly, R. W. (2005). The science in science fiction: 83 SF predictions that became scientific reality. Dallas: BenBella.
6. Van Riper, A. B. (2002). Science in popular culture: a reference guide. London: Greenwood.
7. Dubeck, L. W. etc. (19942004). Fantastic Voyages. NY: Springer.
8. Dubeck, L. W. etc. (1988). Science in Cinema: teaching science fact through science fiction films. NY: Teachers College Press.
 

講述教學
小組討論教學
議題導向教學
問題導向/專題導向教學

課程回饋

林*辰 2025-07-29 23:05

這門課讓我對科學和科技有了比較全面的理解,不只是單純的理論,還會探討它們與社會、文化和倫理的關係。透過電影和討論,讓我學會用更批判的角度看待科學發展。

顧*辰 2025-07-29 18:14

透過電影探討科學議題,激發我對科技與社會關係的思辨,增進批判思考與公民素養。

林*妮 2025-07-29 17:06

這堂課以電影為媒介,結合跨領域討論,讓我覺得很新鮮也很有趣。能從科學與社會、倫理、科技風險等多面向深入思考,培養批判與判斷能力,非常實用。期待透過小組討論激發更多觀點,幫助我更理解科技與日常生活的關聯,也希望未來能成為具備科技素養的社會公民。

林*安 2025-07-28 21:34

課程以電影片段作為引導,帶領學生進入科學與科技的多重面向,不僅涵蓋理論知識,也重視倫理、文化與社會脈絡的探討。透過小組討論與問題導向的學習方式,有助於訓練批判思維與跨領域整合能力。內容安排貼近現實議題,能促使學生思考科技發展背後的影響與價值,對培養科技公民素養有實質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