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論式】生命幸福學-1(a班) 實體

Life Happiness

亞洲大學|陳正平

#溝通表達
#人際互動
#團隊合作
#問題解決
#健康與福祉
#優質教育
#心理與心靈成長類
#文學藝術類

【導論式】生命幸福學-1(a班) 實體

Life Happiness

亞洲大學|陳正平

#溝通表達
#人際互動
#團隊合作
#問題解決
#健康與福祉
#優質教育
#心理與心靈成長類
#文學藝術類

課程詳情

內容以「生命教育」、「生命幸福」為價值核心,與五大核心素養相關的文本、文學、藝術、資料、影片、圖案等相關教材。透過生命教育、生命幸福文本閱讀及生命經驗書寫、體驗活動,達到認識自我生命、肯定生命價值、進而關懷周遭人事物,提升生命幸福和心靈美感。 ※ 本課為實體課程,欲修讀同學請洽亞洲大學。 ※ 本課為陳正平老師、林怡君老師與王晴慧老師共同授課。

1.知識(Knowledge):利用不同單元探索不同主題,培養學生瞭解生命的多樣面貌,使學生對於生命幸福有充分瞭解與認知,進而深入認識、探索自我生命,追求自我生命的價值及意義。 2.技能(Skills):配合課程單元習作或實作,透過書寫、活動、體驗、討論、思辯,訓練學生提升關照生命涵養的能力。 3.情意(Affection):選取蘊含生命教育、生命幸福意義的文本,藉此啟發學生關照生命,昇華心靈。

113-2「生命幸福學」課程綱要表 週次 課程主題 授課教師 課程說明/內容方向/授課方式 1 課程定義內涵介紹、生命幸福學導論、評分說明 主要授課:陳正平老師 說明1.本課程概述;2.生命教育內涵-五大核心素養;3.成績評量4.作業或活動(講授/討論) 2 第一單元:哲學思考 主要授課:陳正平老師 哲學思考-1思考素養-思考的知識、情意、態度與技能探索人生(講授/討論/體驗) 體驗活動-人生價值拍賣會 3 第一單元:哲學思考 主要授課:陳正平老師 哲學思考-2後設思考-生命的哲思 哲學思考PBL問題導向式競賽(講授/分組/競賽) 4 第二單元:人學探索 主要授課:吳莉婕老師 人學探索-1人是什麼?什麼是人? 生命的本質:我,是誰? 人之所以為人:人文精神與幸福人生(講授/討論) 5 第二單元:人學探索 主要授課:吳莉婕老師 人學探索-2 我是誰? 認清人我分際:隨心所欲不逾矩(講授/討論) 6 第二單元:人學探索 主要授課:吳莉婕老師 人學探索-3 在關係中的我 生命如何影響生命、令人感動的生命故事(講授/分享/討論) 7 第三單元:終極關懷 主要授課:陳峻誌老師 終極關懷-1 打開生命禮物:檢視我的人生清單(講授/討論) 8 第三單元:終極關懷 主要授課: 陳峻誌老師 終極關懷-2 人為什麼而活:思辨生死,提升生命厚度 生亦何歡?死亦何懼?現代生死學、西藏生死書、(講授/實作) 9 第三單元:終極關懷 主要授課:陳峻誌老師 終極關懷-3 向死而生-如何活出精彩的自己(講授/小組活動/討論) 10 第三單元:終極關懷 主要授課:陳峻誌老師 終極關懷-4 精神淨化與祝福(講授/體驗/課堂回饋) 11 第四單元:價值思辨 主要授課:王晴慧老師 價值思辨-1 道德規範與道德判斷的關係、衝突與因應(講授/課堂回饋) 12 第四單元:價值思辨 主要授課:王晴慧老師 價值思辨-2 價值抉擇:個人價值與道德抉擇(講授/小組活動/討論) 13 第四單元:價值思辨 主要授課:王晴慧老師 價值思辨-3 價值排序:釐清個人行為與公共議題的價值迷思(講授/課堂回饋) 14 第四單元:價值思辨 主要授課:王晴慧老師 價值思辨-4 價值連結:省思生活美感議題與生命價值的關係 ( 講授/小組活動) 15 第四單元:靈性修養 主要授課:林怡君老師 靈性修養-1 認識自我與自我對話 零極限、當幸福來敲門、如何活出生命光彩(講授/討論) 16 第四單元:靈性修養 主要授課:林怡君老師 靈性修養-2 莫負好時光-正向經驗的覺察 身心靈的察覺與提升、善待自己、吸引力法則(講授/體驗) 17 第四單元:靈性修養 主要授課:林怡君老師 靈性修養-3 洞穴的最深處-困境的停留、逃脫與超越(講授/體驗) 18 第四單元:靈性修養 主要授課:林怡君老師 靈性修養-4 和身體和平共處-陰瑜珈:生命冥想,身體放鬆,心靈淨化,藉由瑜珈靈性修養,培育內外層次共修。 ( 講授/體驗)

(1) 哲學思考 1.理察.大衛.普列希特(Richard David Precht)著,錢俊宇譯:《我是誰:對自我意識與「生而為人」的哲學思考》,臺北:啟示,2022。 2. 但昭偉著:《思辯的教育哲學》,臺北:師大書苑公司,2002。 3. 但昭偉著:《道德教育—理論、實踐與限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2。 4.孫效智著:〈生命教育的倫理學基礎〉,《教育資料集刊》,26,27-57,2001。 5. 吳庶深、林綺雲、張盈堃主編《生死教育與輔導》,臺北:洪葉文化事業公司,2002。 (2) 人學探索 1.奧斯卡.柏尼菲、奧雷里安.德巴( Oscar Brenifier, Aurelien Debat)著,謝蕙心譯:《我,是什麼呢?》,臺北:米奇巴克,2007。 2.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Alfred Adler)著,《認識人性》,臺北:商周,2017。 3.傅佩榮:《人生,一個哲學習題:認識自我、開發潛能、修養靈性的追求》,台北:天下文化,2016。 4.謝長宏:《對於「人、自我、知識和人生」的再認識》,台北:金名,2016。 (3) 終極關懷 1.余德慧,石佳儀 著:《生死學十四講》,台北:心靈工坊,2003。 2.喬治‧歐威爾 著,陳枻樵 譯:《動物農莊》,台北:麥田出版,2010。 3.海爾布魯諾 著,唐欣偉 譯:《俗世哲學家:改變歷史的經濟學家》,台北:商周出版,2020。 4.張雪珠 著:《康德論自由:道德自由、法權自由與人的尊嚴》,台北: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21。 5.巧可滿 工作室 著,陳品芳 譯:《我們是微小的存在》,台北:大田出版,2022。 (4) 價值思辯 1. 米洛斯拉夫.沃弗等《耶魯大學的人生思辨課: 對理所當然的人生提出大哉問,建立深度自我對話習慣,找到ㄒ應對生死、成敗、磨難、價值等難題的內在嚮導》,台北:天下雜誌,2023。 2.邁可‧桑德爾:《正義:一場思辨之旅》,台北:先覺,2018。 3.路斯.羅伯茲:《你可以自私自利,同時當個好人:亞當斯密讓史丹佛經濟學家開啟的思辨之旅,重新認識「我是誰」,以及身而為人的意義與價值》,台北:臉譜,2019。 (5) 靈性修養 1.麥克.辛格(Michael A.Singer)著,賴隆彥譯:《覺醒的你》,臺北:方智,2018。 2. 艾克哈特.托勒 ( Eckhart Tolle) 著,張德芬譯:《修煉當下的力量》,臺北:方智,2009。 3.羅詩莉‧帕特爾( Rajshree Patel著,《生命力!解鎖人生密碼》,臺北:方智,2020。

講述教學
實作教學
小組討論教學
遊戲化/遊戲式教學
問題導向/專題導向教學

課程回饋

白*夢 2025-07-28 22:53

其實一開始我以為會是那種很心靈雞湯的課,結果上到中後段發現它有一點哲學的味道,不只是要我們感受快樂,更像是在逼我們正視「為什麼活著」這種很硬的問題。有些單元講到價值觀、死亡、還有「我是誰」的時候,我腦袋會不小心飄去一些比較極端或反向的想法,比如「如果生命本身就是無意義,那幸福是不是也只是短暫的止痛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