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災害與永續 實體

Natural disasters and sustainability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蔡嘉陽

#問題解決
#資訊科技應用
#保育海洋生態
#保育陸域生態
#生命科學類
#講述教學
#學分實體課程

自然災害與永續 實體

Natural disasters and sustainability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蔡嘉陽

#問題解決
#資訊科技應用
#保育海洋生態
#保育陸域生態
#生命科學類
#講述教學
#學分實體課程

教師簡介

  • 姓名 : 蔡嘉陽
  • 現職 :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
  • 地址 : 台中市北區三民路三段139號

東海大學環境科學研究所

海岸濕地水鳥生態、棲地復育與經營管理

蔡嘉陽於1967年出生於彰化員林,成長求學期間皆在台中,就讀衛道中學、台中一中、東海大學環境科學研究所。大一受到生態啟蒙老師陳玉峯的感動與啟發,決定放棄當天文學家而改立志為生態學家。大三上了鳥類學啟蒙老師陳炳煌的課程,並深受彰化海岸當年三千隻大杓鷸群飛蔽空的震撼,決定研究海岸水鳥生態。
在東海大學環境研究所畢業之後,去英國Durham大學在Peter Evans 教授門下進行博士研究,利用無線電追蹤與能量守恆的角度研究大杓鷸的棲地利用與覓食生態。也學到英國在工業革命開始在海岸過度開發之後,對於海岸濕地、水鳥生態復育與棲地經營管理的經驗。回到台灣之後應用英國所學在彰化福寶漢寶濕地的棲地經營管理,協助彰化環保聯盟進行福寶生態園區的環境教育與生態旅遊計畫。
大學研究所時期歷經北彰化海岸大面積的填海造陸開發,深知如果沒有應用所學來阻擋這些開發案進行,再多的研究也無法保護生態。於是投身於環保團體NGO組織,積極參與彰化與台灣諸多環境運動議題,例如反對興建彰工火力電廠、西濱快速道路對大杓鷸生態衝擊議題以及反對國光石化在濁水溪口濕地開發等等。尤其是擔任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理事長期間,南彰化濁水溪口濕地又面臨國光石化的開發案,從2008年開始結合台灣各界環保團體與公民力量,在2011年成功阻擋下國光石化開發,對研究三十年彰化海岸的蔡嘉陽而言,總算為台灣守下最後一塊自然的河口濕地。
在反國光石化運動成功之後逐漸退出環保運動的第一線,回歸到研究水鳥生態和教書的場域。由惠朋國際公司的經費贊助前往俄羅斯、中國內蒙草原研究大杓鷸繁殖生態,了解候鳥遷徙路徑上各棲地面臨的環境問題。並利用空拍機蒐集記錄環境空間資訊,進行環境地貌變遷的調查。在靜宜大學和台南大學開設空拍機在環境生態研究應用等課程,以及彰化二林社區大學、新店崇光社區大學和林口社區大學等開設空拍機課程,帶領更多人利用空拍機從空中的視角來認識台灣生態之美,解析環境面臨人為開發的是非對錯。現任台灣生態學會理事,持續進行水鳥生態研究、環境教育和空拍機教學的工作。

水鳥生態、棲地經營管理、環境教育、空拍攝影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