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與當代生活 實體

Poetry and Contemporary Life

元智大學|陳巍仁

#溝通表達
#優質教育
#史地類
#文學藝術類
#學分實體課程

詩與當代生活 實體

Poetry and Contemporary Life

元智大學|陳巍仁

#溝通表達
#優質教育
#史地類
#文學藝術類
#學分實體課程

課程詳情

【本課程為實體課程,如欲修讀此課程,請洽元智大學】  台灣當前的文學教育於高中之後往往面臨嚴重斷層,若非繼續修讀相關科系,則難以繼續銜接深化。以詩歌而言,中學前除古典詩詞與少數新文學大家的引介之外,並未能涵蓋台灣當代與世界詩壇的發展現況,更無法兼顧創作門徑之指引與批評觀念之建立。對文學懷抱興趣者進入大學後,往往因學習條件之不足而停止探索,一門完整細緻的基礎文學課程,當可補足此一缺憾,並可作為完整配套學程之起點。

  本課程之具體目標,以美學、倫理、媒體三大現代公民核心能力為主軸,其重點分述如下: 一、美學素養 藝術欣賞為人類天生的本能,然而美感經驗必須加以引導、陶成。本課程以條理明晰的寫作教程,確保學生習得詩歌創作與批評鑑賞的基本能力,建立屬於自己的文學美學觀點,並以此為基礎,繼續檢視台灣的文學藝術環境,使其對「文創產業發展」、「文學出版環境」、「語文教育方向」等重要議題,能有更為全面的認識。 二、倫理素養 詩歌之所以動人,有極大的原因在於反應了人類於不同生存困境下的價值抉擇,在閱讀與理解的過程中,也同樣能在其中獲得成長與反思。而詩為文學中的前衛文類,在題材上往往能反應社會現實,開拓議論空間。本課程設計導入「愛情專題」、「身體(性別情慾)專題」等切合生活的學習主題,以文本內含輔助倫理思維之建構,帶領學生脫離簡單的二元判斷,鼓勵學生探討社會議題,帶動以思維挑戰舊制度之風氣。 三、媒體素養 以詩學素養提昇話語分析能力,不但可用以檢視媒體話語,更可反向操作,使文學語言具備媒體的效力。準此,本課程亦將進一步引領修課學生探索適合當代社會的「文學傳播」模式,並透過業界人士的分享,思考如何運用媒體,使詩歌重新嵌入大眾生活。

Ch 1. 詩的十分逼近法 Ch 2. 詩化語言的概念 Ch 3. 詩中的意象 Ch 4. 詩中的音樂性 Ch 5. 詩中的音樂性 (下) Ch 6. 那些年,詩人一起結了夥:詩人的社群 Ch 7. 詩的前衛表現形式 (上) CH 8. 詩的前衛表現形式 (下) CH 9. 情詩裡的探險記錄 CH 10. 詩中的身體與情慾 (上) CH 11. 詩中的身體與情慾 (下)

講述教學
實作教學
翻轉教學
素養導向式教學

課程回饋

吳*甄 2025-09-21 23:13

平時不太有機會接觸到詩詞創作,這堂課讓我有認識詩的機會,從情感、身體等主題,透過詩呈現思考。

劉*榛 2025-09-16 22:11

一般人會把詩詞創作當作一項很困難的技能,其實不然。這堂課程將詩詞文學仔細分析後再轉換為簡單易懂的概念,聽進去的同時還讓人思考建立出自己的文學審美觀,且也有貼近生活的課程可以去探討和創作。

楊*雲 2025-07-30 22:05

課程內容深入又全面,不只教詩歌創作,還結合倫理與媒體,讓文學學習更貼近生活與社會議題,挺實用的。

張*妤 2025-07-27 18:08

課堂結合愛情與性別議題,以詩歌為切入點思考現代倫理與情慾,讓文本不再抽象。每次上課都像一次對生命與價值的溫柔觀察。在閱讀和創作中,我一步步厘清微妙情感與社會現象,這樣結合美學與倫理的方式,非常貼近真實生活,也提供穩健且細膩的思辯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