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詳情
在工業革命,人類開始透過機器面對自然環境,科技快速進步的同時,也分離人與自然環境,這樣的情形發展至當代,愈趨嚴重,而目前學子均處於如此的環境中,對於自然環境產生斷裂的狀況;另一方面,工業革命後,物質主義式的經濟發展影響人類至今深刻不已,因此人類對於物質高度需求情況下,往往造成自然環境資源開發過度,而人類卻深信這是理所應當,而環境倫理先驅者之一Aldo Leopold在沙郡年紀一書中揭露了重要概念:「土地倫理會改變人類的角色,使他們從土地社群中征服者變成社群裡普通的成員和公民,這樣的角色,便包含對他其餘的成員夥伴的尊重,以及對整個社群本身的尊重。」由Aldo Leopold所提,可以了解到人類大多自認為是土地的主宰者,而不是共同生存的一份子,透過如此倫理態度面對自然環境,便往往無法瞭解所處自然環境其對於人類的重要性及意義性,造成人與自然環境漸漸疏離,因而當人類造成重大環境議題時,均不自覺,直到大自然產生反撲,人類才驚覺其嚴重性。現今大學莘莘學子,在大社會網絡世界洪流及主流對於環境價值觀影響下,對於生活周遭環境均漠不關心,甚至毫無感知,而未來這些莘莘學子均投入社會,不僅無法面臨瞬息萬變環境變遷,甚至可能在專業領域上做出對環境破壞的決定也不自覺。
基於以上從社會脈絡下看到人與自然環境間的態度與關係,本通識課程希冀透過課程提出的問題如下所示。
一、與環境的連關係為何?二、自然環境與人之間的發展脈絡如何進展?三、人與環境是否需要倫理與道德?四、在現今的社會,人類面臨哪些環境的議題?未來人類該如何繼續走下去?
每一次課程中將搭配相關媒體素材(包含新聞、影片、動畫…等),本課程也希冀透過度同媒體素材,讓學生對於環境議題能感同身受,但也希冀透過不同媒體素材,建立起學生對於媒體的批判思考,目前學生最主要的訊息來源,媒體佔了相當大的部份,因此也透過課堂中不同媒體呈現環境議題時,也讓學生思考從媒體角度、當地居民的角度、社會大眾的角度對於一件環境議題的看法為何?再加上不同非正規課程動搭配(世界地球日行動(給地球愛的承諾!)、「拜大自然為師:從玉山中學習與探索」以及專題演講)讓學生有更多元學習以及延伸對於環境的觸角。
基於以上從社會脈絡下看到人與自然環境間的態度與關係,本通識課程希冀透過課程提出的問題如下所示。
一、與環境的連關係為何?二、自然環境與人之間的發展脈絡如何進展?三、人與環境是否需要倫理與道德?四、在現今的社會,人類面臨哪些環境的議題?未來人類該如何繼續走下去?
每一次課程中將搭配相關媒體素材(包含新聞、影片、動畫…等),本課程也希冀透過度同媒體素材,讓學生對於環境議題能感同身受,但也希冀透過不同媒體素材,建立起學生對於媒體的批判思考,目前學生最主要的訊息來源,媒體佔了相當大的部份,因此也透過課堂中不同媒體呈現環境議題時,也讓學生思考從媒體角度、當地居民的角度、社會大眾的角度對於一件環境議題的看法為何?再加上不同非正規課程動搭配(世界地球日行動(給地球愛的承諾!)、「拜大自然為師:從玉山中學習與探索」以及專題演講)讓學生有更多元學習以及延伸對於環境的觸角。
透過前述,本課程將以計畫提出之公民核心能力中的「倫理素養」為主軸,以「媒體素養」為輔,課程整體是以環境倫理為主要價值貫串,課程分三大部分,第一部份為「啟發對於環境的感知」,主要讓學生瞭解什麼是環境、對於環境的定義,進而再介紹環境相關概念,希冀透過此一部份先啟發學生對於環境的覺知;第二部份為「環境的倫理與態度」,透過第一部份啟發學生對於環境覺知後,此一部份讓學生更加瞭解自然環境與人類間有哪些相處的倫理與態度,也讓學生思考自己是透過哪一種態度面對自然環境;第三個部份為「環境反撲與未來」,經由前兩部份啟發學生的覺知也讓學生瞭解自然環境與人之間相處的倫理與態度後,此部份將讓學生瞭解自然環境在現今人類社會中造成反撲,而人類面臨如此的反撲,在經濟與環境路口,思考未來該如何面對。
透過上述以下針對本課程目標具體如下所示。
一、讓學生尋找或建立起對於環境的連結與關係。二、了解自然環境與人之間的發展脈絡。三、透過尋找失落的人與環境間倫理與道德態度,讓學生重新認識自然環境。四、讓學生了解當今環境相關議題以及反撲,思考未來環境與人如何相處。
透過上述以下針對本課程目標具體如下所示。
一、讓學生尋找或建立起對於環境的連結與關係。二、了解自然環境與人之間的發展脈絡。三、透過尋找失落的人與環境間倫理與道德態度,讓學生重新認識自然環境。四、讓學生了解當今環境相關議題以及反撲,思考未來環境與人如何相處。
推薦適性課程
課程回饋
尚無相關回饋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