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詳情
【本課程為實體課程,如欲修讀此課程,請洽國立臺灣大學】
通識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視,人類學學門更是能有特殊的貢獻。一方面藉由文化概念的介紹與討論,發展出對文化、傳統、風俗等常用語彙較深入而且寬廣的見解,另一方面,可以經由人類學著重的民族誌材料,熟悉某一地區的人群與其生活方式。而正是經由對他文化的認識,才能建立一文化比較的框架,也才可能由一不同的眼光返回思索自己的文化。
太平洋島嶼人口來源相似,多為使用南島語族的語言群體,逐步遷徙至火山島或珊瑚礁島定居。島嶼社會因人口來源,地理與歷史等,而有一共同基礎。但是島嶼地理的敏感,島嶼小且分散的條件,均促成共同基礎或趨勢之外的個別島嶼特殊的當代政治、經濟與文化的發展途徑。本課程即是介紹太平洋島嶼社會的文化,並預期同學能進一步對文化概念與現象有更深入的理解。
通識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視,人類學學門更是能有特殊的貢獻。一方面藉由文化概念的介紹與討論,發展出對文化、傳統、風俗等常用語彙較深入而且寬廣的見解,另一方面,可以經由人類學著重的民族誌材料,熟悉某一地區的人群與其生活方式。而正是經由對他文化的認識,才能建立一文化比較的框架,也才可能由一不同的眼光返回思索自己的文化。
太平洋島嶼人口來源相似,多為使用南島語族的語言群體,逐步遷徙至火山島或珊瑚礁島定居。島嶼社會因人口來源,地理與歷史等,而有一共同基礎。但是島嶼地理的敏感,島嶼小且分散的條件,均促成共同基礎或趨勢之外的個別島嶼特殊的當代政治、經濟與文化的發展途徑。本課程即是介紹太平洋島嶼社會的文化,並預期同學能進一步對文化概念與現象有更深入的理解。
這門課的目的,在於介紹學生熟悉太平洋群島的人與文化。在島嶼有限的環境中,自然的力量相對強大,而文化愈益顯得活潑有彈性,也成就了豐富多樣的屬於太平洋的文化。太平洋群島地理上與台灣接近;而與台灣原住民族所使用的語言,均同屬南島語族,自是台灣學生學習容忍、了解與欣賞異文化一個極佳的起點。
第1單元:課程簡介:文化概念:太平洋群島做為一文化區的考慮
第2單元:南島語族;人群遷徙與洋流、 風向
第3單元:西方船舶的到來
第4單元:禮物交換、人觀與社會秩序
第5單元:土地、個人與集體
第6單元:兩性關係
第7單元:經濟發展:島嶼觀點;MIRAB 經濟型態的爭議
第8單元:全球化下的生態議題
第9單元:多樣的國家形態與觀念
第10單元:在地化的基督宗教
第11單元:殖民遺緒-移民
第12單元:國族形成;習俗的典範化
第13單元:文化概念的再探討:文化的創發性
第14單元:區域組織的核心議題
第2單元:南島語族;人群遷徙與洋流、 風向
第3單元:西方船舶的到來
第4單元:禮物交換、人觀與社會秩序
第5單元:土地、個人與集體
第6單元:兩性關係
第7單元:經濟發展:島嶼觀點;MIRAB 經濟型態的爭議
第8單元:全球化下的生態議題
第9單元:多樣的國家形態與觀念
第10單元:在地化的基督宗教
第11單元:殖民遺緒-移民
第12單元:國族形成;習俗的典範化
第13單元:文化概念的再探討:文化的創發性
第14單元:區域組織的核心議題
講述教學
小組討論教學
議題導向教學
問題導向/專題導向教學
素養導向式教學
小組討論教學
議題導向教學
問題導向/專題導向教學
素養導向式教學
推薦適性課程
課程回饋
尚無相關回饋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