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哲社會學 實體

Sociology of the Saints and Sages

國立臺灣大學|孫中興

#溝通表達
#問題解決
#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
#人文社會類
#0學分數位自學課程

聖哲社會學 實體

Sociology of the Saints and Sages

國立臺灣大學|孫中興

#溝通表達
#問題解決
#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
#人文社會類
#0學分數位自學課程

課程詳情

【本課程為實體課程,如欲修讀此課程,請洽國立臺灣大學】
這門課程其實也可以叫做「五大聖哲社會學」,原意是希望在德國哲學家雅斯培(Karl Jaspers)所謂的「四大聖哲」基礎之外,再多加一位,也就是在佛陀、孔子、蘇格拉底、耶穌之外,再加上穆罕默德。這些都是當今世界上重要文明以及主要宗教的創始人。

雖然這些人多數算是宗教創始人,但是這門課並不準備從宗教或是哲學的角度入手。所以在授課討論時,我們除了傳統注意這些人的思想之外,特別想從知識社會學的角度來重新探討這些聖哲的生命歷程、人際關係、思想發展以及歷史上將他們的思想正典化,以及將他們聖哲化的過程。在學期初,我們會先從基本問題談起;之後再根據這幾位聖哲的出生先後順序來一一探討四個方向:相關文獻、生平、思想和身後。最後再加以比較探討。

因為這門課可以算是首創的,所以並沒有現成的一本教科書可以依循。我會在課程中以及相關的講義中指出相關的文獻,修課的同學應該盡自己的力量盡力閱讀,以便在課堂上發問或討論,以及撰寫相關的讀書報告。

至於這門課是要由老師從頭到尾演講還是由同學分工報告,將視上課同學選修的情況再作調整。教學進度亦可能因為實際狀況而作周數上的調整。

最後要強調:這門課主張就事論事,憑文獻證據說話立論,而不執著個人的信仰和立場。如果不能認同這個基本前提,請勿選修這門課。特別不希望利用這門課宣揚或詆毀任何人的宗教理念,老師也會以身作則。

這門課和我的其他課程一樣,希望同學能放寬自己的思想視野,進而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

總之,希望願意選修這門課的同學和老師一起努力,讓這門課可以有個美好的開始。

單元1 聖哲社會學課程大綱
單元2 聖哲社會學的基本問題
單元3 喬達摩‧悉達多《佛陀》I:文獻
單元4 喬達摩‧悉達多《佛陀》II:生平
單元5 喬達摩‧悉達多《佛陀》III:思想
單元6 喬達摩‧悉達多《佛陀》IV:身後
單元7 孔子 I:文獻
單元8 孔子 II:生平
單元9 孔子 III:思想(一)為學與德行
單元10 孔子 III:思想(二)父子君臣朋友夫婦師生
單元11 孔子 III:思想(三)禮樂及其他
單元12 孔子 III:思想(四)笑與幽默
單元13 孔子 III:思想(五)理想的道德、人格與社會
單元14 孔子 IV:弟子
單元15 孔子 V:身後
單元16 蘇格拉底 I:文獻
單元17 蘇格拉底 II:生平
單元18 蘇格拉底 III:思想(一)申辯(申辯篇)
單元19 蘇格拉底 III:思想(二)勸逃(克里托篇)
單元20 蘇格拉底 III:思想(三)最後時刻(斐多篇)
單元21 蘇格拉底 III:思想(四)罪名和父子爭訟(歐緒弗洛篇)
單元22 耶穌 I:文獻
單元23 耶穌 II:生平
單元24 耶穌 III:生活言行
單元25 耶穌 IV:身後
單元26 穆罕默德 I:文獻
單元27 穆罕默德 II:生平
單元28 穆罕默德 III:言行思想
單元29 穆罕默德 IV:身後

講述教學

課程回饋

尚無相關回饋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