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新聞與生活 實體

Science News and Life

國立中正大學|黃俊儒

#人際互動
#問題解決
#工作責任及紀律
#文學藝術類

科學、新聞與生活 實體

Science News and Life

國立中正大學|黃俊儒

#人際互動
#問題解決
#工作責任及紀律
#文學藝術類

課程詳情

【本課程為實體課程,如欲修讀此課程,請洽國立中正大學】
現代化的社會中,科學與科技的發展均同時牽涉廣泛社會文化因素的影響,所引發的問題並非單一學科所能解決,亟需透過科際統整的素材來幫助學生瞭解及因應類似的問題。其中,「新聞」是媒介普羅大眾接觸科學新知的最直接管道,更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每一則科學報導更隱涵了科學/社會/文化等不同層次的觀點,可以幫助學生面對日益複雜的社會/科學議題 (socio-scientific issue)。透過科學新聞與日常生活之間關係之解析,配合每週選取具代表性之科學新聞報導,引導學生解讀一則科學新聞背後運作的邏輯及意義。期末則由學生經由小組互動,模擬科學新聞的製播過程,自行選取與日常生活相關的科技議題進行報導,透過活潑及具創意的方式學習生活週遭的科學議題。

1. 瞭解科技/社會議題的不同面向
2. 瞭解科技/社會議題與自己的關係
3. 培養持續吸收科學新知的能力
4. 培養判斷科技/社會議題的能力
 

單元 1 科學新聞與生活課程與背景簡介
單元 2 透過科學新聞學習科學
單元 3 科學新聞之架構及類型
單元 4 影響科學新聞的社會因素- 以辛樂克颱風襲台為例
單元 5 社會性科學議題之性質及認識-以電磁波爭議為例
單元 6 媒體與科學之關係
單元 7 科學之不期然性-以半獸人新聞為例
單元 8 以印象取代內容的科學新聞-以「每天看美女 男多活五年」新聞為例
單元 9 科學新聞之類戲劇手法I-煽情、灑狗血類:以國際反皮草行動為例
單元 10 科學新聞之類戲劇手法II-需要故事的科學新聞

參考書目、資料 - 1. Krieghbaum, H., (1994,謝瀛春譯) :《科學與大眾媒介》。台北:遠流。
2. 英國皇家學會, (1985,唐英英譯) :《公眾理解科學》。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3. 聯合報教育版, (2006) :《新聞中的科學》。台北:寶瓶。
4. 潘世墨、陳振明, (1995) :《現代社會中的科學》。台北:淑馨。
5. 吳嘉苓、傅大為、雷祥麟等編, (2004) :《科技渴望社會》。台北:學富。
6. 吳嘉苓、傅大為、雷祥麟等編, (2004) :《科技渴望性別》。台北:學富。
7. Nelkin, D. (1995). Selling Science: How the press cover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Y: W. H. Freeman and Company.
8. Friedman, S. M., Dunwoody, S. & Rogers, C. L.(Eds).(1999). Communicating Uncertainty: media coverage of new and controversial science. London: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9. Scanlon, E., Hill, R. & Junker, K. (Eds). Communicating Science. London: Routledge.
10. Friedman, S. M., Dunwoody, S. & Rogers, C. L.(Eds). (1986). Scientists and Journalists. NY :AAAS.
11. Irwin, A. & Wynne, B. (1996). Misunderstanding science? The public reconstruc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2. Erickson, M. (2005). Science, Culture and Society. Cambridge: Polity Press.
13. Irwin, A. (1995). Citizen Science: a study of people, expertis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NY: Routledge.
14. Levinson, R. & Thomas, J. (eds.). (1997). Science Today: problem or crisis? NY: Routledge.
15. Dierkes, M. etc.(eds.). (2000). Between Understanding and Trust: the publ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Y: Routledge.
其他 - 此課程為一學期的延伸閱讀!!

講述教學
小組討論教學
議題導向教學

課程回饋

尚無相關回饋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