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思考

Design Thinking

臺北醫學大學|邱佳慧

#健康與福祉
#邏輯思辨類
#實作教學
#小組討論教學
#遠距教學課程
#無
#學分遠距課程

設計思考

Design Thinking

臺北醫學大學|邱佳慧

#健康與福祉
#邏輯思辨類
#實作教學
#小組討論教學
#遠距教學課程
#無
#學分遠距課程

教師簡介

  • 姓名 : 邱佳慧
  • 現職 : 臺北醫學大學助理教授
  • E-Mail : thera@tmu.edu.tw
  • 地址 : 11166台北市士林區承德路 4 段 63 號 11 樓
  • 連絡電話 : 02-27361661*2661
  • 教師網站連結

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博士

研究領域按層級等第,分屬歷史學門之中國史、宋代史、道學運動、學術發展。自碩博階段即致力於宋代學術發展,尤其側重道學運動群體之學術交流,分析道學家追求天人物我之學術思維,以及待人處世的生命態度。對道學運動課題的關注,不僅在於了解道學家的生命價值,也在觀察道學家的同時,省思自身立身處世的行止,就這點來看,頗與通識博雅的人文追求有異曲同工之妙。

我是一個喜歡教書,喜歡接近人群的人,也在自我成就的願景下,選擇「大學老師」作為個人終生志業,為了朝這個理想邁進,升上大學以後,即找尋教學相關之工作,以作為自我訓練與能力培養。踏入通識領域是近年來的事,在這裡,接觸到前所未有更大的挑戰,但也享受到前所未有的自我滿足感。
我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爾後也於文大取得碩博士學位,正呼應了「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的求學態度,碩博階段,研究領域始終是宋代學術史,可以擴大解釋為歷史、宋史,也可以縮小為宋代道學運動、或是劉安世。
於恩師蔣義斌(曾任臺北大學歷史系主任)教授指導下,先後完成《道學運動中的劉安世》與《《諸儒鳴道》與道學之再檢討》兩本論文,多年來關注同一課題,亦積極參與學術團體,如宋代史料研讀會、年輕學者論文精進會等,此中發表過數篇文章,包括〈由墓誌銘看二成對婦女的書寫〉、〈從「請銘」與「撰銘」探究宋代社會的倫常關係〉與〈從《諸儒鳴道》看道學家對文字語言的省思與應用〉,目前擔任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一職。

持續關注於道學運動範疇,現階段處理之文章主題有二:
1.江公望研究--期望以學術史的研究取徑為主軸,輔以社會和政治史的視角,觀察北宋晚期道學運動的發展面貌,並以江公望為主要訴求,討論宋代官吏在道學運動中,扮演什麼角色,又恪守怎樣的學術堅持。方法論上,採用文獻學、歷史詮釋學與譜系學的方法研析史料,以佚名《諸儒鳴道》所收錄之〈江公望心性說〉和《全宋文》 (江公望文集) 文獻,作為開展討論內容的基礎,並擴及引用宋人文集筆記--如董弅《嚴陵集》、樓鑰《攻媿集》、魏了翁《鶴山集》、真德秀《西山文集》、名臣奏議類書—趙汝愚《宋名臣奏議》與朱熹《宋名臣言行錄》等資料進一步佐證分析。擬透過江公望學術活動的解析,回顧北宋晚期的道學發展,描繪出士人與道學運動「有機體」的真實互動。
2.版本流傳對學術思想發展之影響。
歷史學門、宋史學術史、服務學習、設計思考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