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島嶼世界 實體

THE CONTEMPORARY PACIFIC

國立臺灣大學|童元昭

#團隊合作
#問題解決
#優質教育
#淨水及衛生
#人文社會類
#資訊科技類
#講述教學
#小組討論教學
#議題導向教學
#問題導向/專題導向教學
#素養導向式教學
#學分遠距課程
#0學分數位自學課程
#學分實體課程
#自主學習教材

太平洋島嶼世界 實體

THE CONTEMPORARY PACIFIC

國立臺灣大學|童元昭

#團隊合作
#問題解決
#優質教育
#淨水及衛生
#人文社會類
#資訊科技類
#講述教學
#小組討論教學
#議題導向教學
#問題導向/專題導向教學
#素養導向式教學
#學分遠距課程
#0學分數位自學課程
#學分實體課程
#自主學習教材

教師簡介

  • 姓名 : 童元昭
  • 現職 : 國立臺灣大學副教授
  • E-Mail : yctung@ntu.edu.tw
  • 地址 : 10617 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暨研究所
  • 連絡電話 : (02)3366-4733,4732

美國南美以美大學人類學博士

社會文化人類學、移民研究

我與大洋洲的淵源開始於博士班的研究。人類學的理想是做異文化的研究,而人類學的研究方法講求到當地社會收集第一手資料。台灣人類學的學生限於當時的境管政策與有限的研究經費,難以到外地做田野,也就形成以台灣為研究對象的狀態了。我選擇到大溪地做田野,是因為我當時習慣於「亞太」的說法,誤以為大溪地離家不遠。我的指導老師在法屬波里尼西亞的 Tubuai 島做研究,他對大溪地島上的華人感到好奇,這也就成了我去大溪地的原初目的。我對移民社群的興趣,早出現在閱讀吳燕和先生的新幾內亞華人研究的著作時,我很困惑比鄰而居的人彼此之間的不信任與不了解。雖是做移民社群研究,我認為社群之間的往來是必然有的,甚至相互構成。大溪地華人以華人文化為名義所舉辦的節慶,往往是在呼應地方的歷史變化,或是一種參與地方政治的形式。博士倫文之後,我接著轉而研究大溪地人與華人間的收養。收養的孩子是否、如何成為家人?這樣相同的好奇與疑問,也帶回台灣的環境。「純粹」可能只是一種有目的的說詞,我們的生活實踐中滿是跨越、穿透的經驗。2007 年,我拜訪了新喀里多尼亞與斐濟兩個島國,也對斐濟、澳洲與夏威夷在大洋洲研究的資源有了較完整的認識。2010 年第一次接觸了由珊瑚礁島組成的馬紹爾群島。我可以說,閱讀島嶼、親近島嶼每一次都會讓我驚覺他們多不一樣,我多不同,我們又多麼相似。

1. 大溪地
「生、養與移民的轉化:以大溪地華人為例」
大溪地的研究在分析毛利人與華人對血緣與教養/生活方式,在界定親屬範圍上的看法。這個研究還意圖處理血緣與教養/生活方式的意義,在界定國民上的重要性。
大溪地衍生的相關議題如餐飲或口味在區辨族群上的角色。唐餐在大溪地非常普遍,而反過來大溪地的飲食在華人間的流通,似乎呈現出特殊的形式,甚至在論說中成為婚姻範圍的界限。這個議題目前仍在發展中。
2. 屏東沿山地區
「屏東平原沿山地區人群的流動與交錯」,「南島民族的分類與擴散:人類學、考古學、遺傳學、語言學的整合研究:文化與族群的形成與再創造:台灣南島民族的研究」。大溪地血緣與教養的研究方向應用到沿山,這個多樣人群往來的地區。藉由日本時代的戶籍資料,目前已初步分析客家養女的流動,平地人與排灣族人間的通婚現象。目前仍在進一步分析資料,將以量化資料釐清人群往來的模式與意義。
3. 數位典藏
由於人類系自帝大時期起的典藏豐富,藏品研究一方面是人類學中的重要方向,也是本系的社會責任。我在去年與今年進行的相關計畫的主題是「未展出的物」。我們習慣依賴視覺,討論我們眼睛看到的物,而往往忘了我們沒有看到的物。典藏品的數量遠遠超出展品,那麼展品是如何選擇的?而為什麼有些類別的藏品罕見被納入展品?
返回